基金资讯

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Q&A

日期:2023-10-11 16:35:46 来源:爱建基金

Q1:什么是金融消费者?

A:金融消费者,是指在金融机构购买金融产品,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。

Q2:金融消费者有哪些特性?

A:与传统消费相比,金融消费具有无形化、专业化、交易双方地位明显不平等、主体范围不明确等特点。因此,金融消费者相比于传统消费者对专业信息的依赖度也更高

image.png 

Q3:金融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益?

A: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益主要有8项,分别为:财产安全权、知情权、自主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、依法求偿权、受教育权、受尊重权和信息安全权。

Q4:金融消费者应如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?

A: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涵盖面非常广,包括个人身份信息、个人财产信息、个人账户信息、个人信誉信息、个人金融交易信息、其他个人信息等。

金融消费者应时刻保持高度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。切勿将身份证、银行卡等关键卡证转借他人使用;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,切勿托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;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,也不要随便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;向各类机构、部门提供本人信息资料复印件时,如必要应在复印件上注明用处及有效期;写错、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及时销毁,切勿随意丢弃;个人账户密码不宜过于简单,输入密码时注意用手遮挡,轻易不将密码告知他人,察觉密码泄露的痕迹第一时间修改密码或挂失;对可疑的陌生电话、短信等做到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

image.png 

Q5:金融消费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?

A:金融消费者应充分了解即将开展交易的有关信息,充分意识到有关风险;应索要对收益和风险加以清楚陈说的书面文件,而不是单方面相信金融机构营销人员的口头承诺;填写金融机构的风险能力评估问卷应独立根据真实情况完成,不应受他人干扰,更不能由金融机构营销人员代填;完成每笔交易后应仔细核对交易凭证,如有疑问尽早沟通解决。

Q6:提供服务的金融经营者有哪些义务?

A: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,应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义务。金融经营者应当建立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者信息保护制度、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制度、金融消费者风险等级评估制度、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等制度在内的内控体系;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、通知、声明等方式排除或限值消费者权利,或减轻甚至免除经营者的责任,不得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;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应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,经营者收到消费者有关询问时应作出真实、明确的答复;金融机构应审慎经营金融消费者资产,采用严格的内控措施和技术监控手段,严格区分客户资产与自身资产,严禁挪用客户资金;经营者应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,积极组织金融科普活动,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
Q7:金融消费者面对金融消费纠纷应如何维权?

A:可行的金融消费纠纷维护途径包括向金融机构投诉,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,向银保监会、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,向当地人民银行设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求助,向法院起诉或依据合同约定提出仲裁等。

Q8:有哪些可行的维权电话?

A:image.png

 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。制作方力求该宣传内容的准确可靠,但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,亦不对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