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资讯

共筑安全金融网络环境

日期:2023-09-05 15:33:31 来源:爱建基金

共筑安全金融网络环境

 

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。该活动自2014年至今,已是第十届,本届主题为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。

互联网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化升级,助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。但与此同时,风险同样与机遇并存于万物互联的时代,保证信息技术产业长期安全健康发展,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关键。

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安全重要论述

image.png

金融领域面对网络安全挑战

网络如今已经是金融行业日常运营交易的重要工具和平台。然而与此同时,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。网络攻击、数据泄露、欺诈等威胁给全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。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:

黑客攻击:黑客利用各种技术手段,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,窃取敏感信息。

恶意软件:通过木马病毒等感染电脑系统,窃取客户信息,或直接对系统功能造成破坏。

数据泄露: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存储着大量客户数据,这些数据重要且敏感。一旦因各种原因不甚泄露,将严重破坏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,损害机构声誉,更为客户的日常生活和资金安全带来困扰和隐患。

金融欺诈:网络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网站、钓鱼邮件等手段,诱导用户提供个人账户信息,从而进行财产窃取或冒名从事非法交易。

金融机构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能力

网络安全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并重视的挑战。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,金融机构可以提升其网络安全能力,减少潜在的风险,为客户和自身提供保障。可取措施包括:

提高安全意识: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网络安全培训,了解各类网络威胁和安全防范有关知识,提高安全意识。

加强身份验证:金融机构应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方法,包括但不限于静态密码、动态验证码、指纹识别、人脸识别等,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。

敏感数据加密:金融机构应当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,以防泄露。

强化网络防御:金融机构应使用先进的防火墙、反病毒软件等安全工具以抵御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。

访问权限控制:金融机构应建立并严格落实访问控制政策和权限管理制度,限制用户和无关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,定期复盘更新权限设置。

建立灾备计划:金融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和灾备计划,以备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抵御网络攻击,恢复系统功能,保护关键数据。

 image.png

投资者也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

投资者在享受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同时,同样需要对个人信息安全提起重视。

投资者应主动接受信息安全教育,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。包括但不限于关注各大机构和平台的重要公告,定期参与各大金融机构举办的安全教育和沙龙活动,定期访问国家反诈中心APP等,从而确保自己的投资安全。

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平台是投资者保障自身网络安全的关键。投资者应该选择依法经营、合规注册的机构。同时,还需要了解相应平台的业务模式、运作风险、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,以确保资金安全到账,管理方履行承诺,投资顺利实现。

在进行投资时,需要填写诸如个人信息、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。因此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。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多位数的强密码、定期更换密码和密保、开启两步验证、避免使用公共Wifi录入重要信息等。

若出现网络安全问题,投资者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,沉着应对。这包括但不限于反馈给平台客服、更换密码、关闭账户交易等方式。投资者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,将损失尽可能减少。同时,也要及时报案和维权,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。 

网络安全是相对的、长期的,既要在合理的成本投入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保障信息安全,又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需要全体人民增强防范意识,提高信息安全度的长期工程。网络安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,并终将造福于每个人。只有将网络安全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、方方面面,才能净化网络生态,构筑清朗的网络环境。

 

 
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。制作方力求该宣传内容的准确可靠,但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,亦不对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